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是什么?

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Regeneron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简称ISEF)是全球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青少年科研科创赛事之一。它由美国科学与公共服务协会主办,再生元制药公司冠名赞助,面向全球9-12年级的中学生,涵盖所有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内容。

一、参赛形式与要求

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不得超过3人。每位学生或每支队伍只能提交一个科学研究项目,并且只能参加一个ISEF授权的科学展览会。参赛项目的研究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参赛语言为英语,参赛学生需在当年5月1日前不满20岁。

二、参赛途径

ISEF实行选拔赛制,没有人可以直接参加。学生需要通过所在地区的关联赛事进行选拔,从各个国家/地区的附属赛中脱颖而出,才有机会拿到ISEF全球总决赛的入场券。

(一)中国学生

国内学生主要通过中国科协选拔组成的中国国家队参加ISEF全球总决赛。选拔主要基于英才计划、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赛事的获奖选手。此外,国内顶级中学也有中国科协冬令营(遴选)的推荐指标。

(二)中国在读外籍学生

对于外籍或永居身份在中国读书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ISEF四川科学工程大赛(俗称“川赛”)来参与竞赛。川赛每年有5个名额。

(三)美国学生

在美高就读的学生需要通过当地赛(校赛)、地区赛、州赛等一轮到多轮的预选赛获得全球总决赛舞台的入场券。不同地区的晋级名额有所不同,因此晋级难度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学生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需要参加各自国家的ISEF附属赛。例如,新加坡学生可以通过新加坡科学与工程博览会(SSEF)晋级ISEF;加拿大学生可以通过Team Canada晋级ISEF。

三、竞赛涉及学科

ISEF竞赛学科涵盖了所有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内容。2024年,ISEF的学科类别由原先的21个增加为22个,新增了TECA(Technology Enhances the Arts)这一项目学科。其他学科包括动物科学、行为和社会科学、生物化学、生物医药和健康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化学、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嵌入式系统、能源化学、能源物理、机械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数学、微生物学、物理和天文学、植物科学、机器人与智能机、系统软件、转化医学等。

四、评审标准

ISEF的评审标准包括研究题目、设计与方法、执行(数据收集、分析与解读)、创造力、演讲(海报和面试)。评委将根据这些标准对参赛项目进行评估,重点关注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参赛者的表达能力。

五、奖项设置

ISEF每年颁发600多个个人和团队奖项。每个参赛类别分别设置一、二、三、四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如George D. Yancopoulos Innovator Award、Regeneron Young Scientist Awards等。

六、比赛时间

全球赛通常在每年5月举行。附属赛的时间因赛区而异,一般最晚3月截止。

七、备赛建议

提前规划:学生应提前规划研究项目,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
熟悉规则:仔细阅读ISEF的参赛规则和指南,确保项目符合要求。
获取指导:在研究过程中,寻求专业导师的指导,提升项目的质量和竞争力。
参加培训: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科研方法和技巧。

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不仅是学生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更是通往全球顶尖大学的敲门砖。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ISEF,为参赛做好准备。

想了解自己如何参加ISEF?扫码咨询ISEF赛事顾问老师 ⇓

MIT有多喜欢ISEF这个赛事?官网推荐、超半数获奖学生被录取!

在国际教育领域,一个赛事能够获得顶尖高校的认可和支持,无疑是对该赛事含金量的最好证明。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备受MIT(麻省理工学院)青睐的赛事——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这个赛事不仅在MIT官网上被多次推荐,而且超过半数的获奖学生最终被MIT等顶尖高校录取。ISEF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它为何能吸引如此多优秀学生的参与?本文将为你一一解答。

一、ISEF赛事简介

ISEF,全称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是全球最具重量级的青少年科研科创赛事,被誉为“少年诺贝尔奖”。该赛事面向9-12年级(初三至高三)的中学生,涵盖几乎所有学科,包括理科类、计算机和工程类、社会科学和行为学等。ISEF不仅考察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赛事流程

ISEF采用选拔赛制,学生不能直接报名参加全球总决赛。他们需要先参加ISEF附属赛事,并在这些赛事中脱颖而出,才能获得全球总决赛的入场券。不同地区的学生需要参加的附属赛事也有所不同:

美国高中生:需要先参加所在州的附属竞赛,如加州的学生需要先参加ISEF在当地的地区赛,获奖者晋级州赛,州赛中各学科的第一名再进入ISEF全球总决赛。

国内高中生:可以通过中国科协的选拔,参加ISEF在中国的附属竞赛,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英才计划等。

国内外籍人士子女学校高中生:可由学校组织报名,参加ISEF四川科学工程大赛(简称“川赛”),获胜者将有机会直通ISEF全球总决赛。

想了解自己如何参加ISEF?扫码咨询ISEF赛事顾问老师 ⇓

(二)赛事时间

ISEF全球总决赛通常在每年五月份举行。不同地区的附属赛事时间各不相同,最早的在前一年秋季开始,最晚的在当年春季开始。因此,建议学生在10-11月开始准备,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和备赛。

二、ISEF的含金量

ISEF的含金量极高,不仅体现在其赛事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上,还体现在其对学生的长远影响上。以下是ISEF含金量的几个重要体现:

(一)顶尖高校的认可

ISEF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研赛事之一,得到了包括MIT、哈佛、斯坦福等顶尖高校的高度认可。许多高校的招生官会特别关注ISEF的获奖者,因为这些学生不仅具备出色的学术能力,还展现了极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获奖学生的录取情况

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ISEF获奖学生最终被MIT等顶尖高校录取。这些学生在ISEF中所展现出的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申请过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名校的青睐。

(三)科研能力的提升

ISEF不仅是一个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更是一个提升科研能力的绝佳机会。通过参与ISEF,学生可以接触到前沿的科研课题,与顶尖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如何准备ISEF

准备ISEF需要系统规划和长期投入。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课题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是成功的关键。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课题。建议在选择课题时,多与导师和专家交流,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进行系统研究

在确定课题后,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文献调研,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撰写科研报告

科研报告是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学生需要清晰地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报告要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数据准确。建议在撰写报告时,多参考优秀的科研论文,学习其写作技巧和格式。

(四)参加附属赛事

通过参加ISEF的附属赛事,学生可以积累比赛经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附属赛事中,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并接受评委的提问和评审。通过这些比赛,学生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是一个极具含金量的青少年科研赛事,得到了全球顶尖高校的高度认可。通过参与ISEF,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ISEF,祝你在ISEF中取得优异成绩,开启属于你的科研之旅!

寻找ISEF导师指导?扫码咨询ISEF赛事顾问老师 ⇓

免费领取2024ISEF最新作品集!⇑
2024ISEF资料免费领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全球顶尖青少年科学竞赛的璀璨舞台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被公认为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是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学生科学竞赛之一,专为9 - 12年级的中学生设立。

自1950年起源以来,它始终是全球青少年科学探索的重要盛会,每年5月,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800名青少年科学家汇聚于此,展示他们的科研成果,交流创新思想,追逐科学梦想。

ISEF赛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ISEF的前身是1950年由科学服务社(Science Service)创办的美国中学生科学博览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逐渐演变为如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赛事。从最初的单一国家赛事,到如今汇聚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选手的国际盛会,ISEF见证了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全球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热情的持续高涨。

每年的赛事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少年投身其中,他们带着各自的研究项目,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

严谨的参赛选拔机制

ISEF实行着严格的选拔赛制,参赛者必须从各地的附属赛事中脱颖而出,才有资格踏上全球总决赛的征程。附属赛事涵盖了校赛、地区赛、州赛等多个层级,层层选拔确保了进入总决赛的选手都具备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中国,学生们可以通过英才计划、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渠道参与选拔,这些选拔赛事本身也是对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锻炼。通过这样的选拔机制,ISEF汇聚了全球最优秀的青少年科研人才,为全球科学界培养了大量后备力量。

丰富多样的竞赛学科与形式

ISEF的参赛项目涵盖了动物科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物理学、社会科学等22个学科领域,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这种广泛的学科设置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机会,无论是对微观生物世界的探索,还是对宏观物理现象的研究;无论是致力于计算机算法的优化,还是关注社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参赛者需要提交自己的科研项目,并在总决赛现场进行展示和答辩。他们不仅要展示自己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还要接受来自不同科学和工程学学科专家的评审,这些专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等顶尖学者。这样的评审过程不仅考验着参赛者的科研能力,也锻炼着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丰厚的奖项设置与深远影响

ISEF设有多个奖项,包括学科奖、专项奖和政府奖等,总奖金超过400万美元。获奖者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奖学金,还有机会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并可能获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的荣誉。这些奖项不仅是对参赛者科研成果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未来科研道路的激励。ISEF为全球优秀的青少年科学家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获奖者在申请全球顶尖大学时具有显著优势,被视为通往名校的“敲门砖”。

每年的ISEF总决赛不仅是对参赛者科研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这里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技术合作。通过参与ISEF,青少年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还能拓宽国际视野,结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为他们未来在科学领域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作为全球顶尖的青少年科学竞赛,以其严谨的选拔机制、广泛的学科覆盖、专业的评审团队和丰厚的奖项设置,吸引着全球优秀的青少年科研人才。它不仅是青少年展示科研成果的舞台,更是激发他们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平台。ISEF为全球科学界培养了大量后备力量,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技术合作,对推动全球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发展和科学事业的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未来,ISEF将继续为全球青少年提供追逐科学梦想的机会,见证更多优秀青少年在科学道路上的成长与突破。
以上内容在保留原文章核心信息的基础上,去除了营销信息,对文章进行了重新组织和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逻辑更加合理,同时字数控制在1200字 - 1500字左右,符合网站SEO标准。

想参加 ISEF?扫码咨询ISEF赛事顾问老师 ⇓

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2025年备赛指南

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Regeneron ISEF)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学生科学竞赛,每年在美国不同城市举办,面向9-12年级的中学生。它涵盖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为全球优秀小科学家和发明家提供交流与展示平台。

一、ISEF的影响力

ISEF大奖获得者通常被哈佛、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斯坦福等全球顶尖大学青睐。每年有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万学生参赛,最终仅1800余人入围总决赛,其含金量极高。在麻省理工学院官网推荐的竞赛项目中,ISEF位列首位。

二、参赛方式

(一)中国大陆学生

中国大陆学生参赛需通过中国8个赛区的选拔赛选派优秀项目参加ISEF。这些优秀项目通常来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才计划”比赛等科技创新类竞赛的优胜者。

(二)在中国念书的外籍学生

中国念书的外籍学生可通过参加“四川科学工程大赛”选拔竞争。每年有100余名国际学校学生参加该大赛,角逐5张晋级ISEF的门票。

(三)海外学生

海外学生需登录ISEF官网,查看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区域赛,首先进行区域赛申报。晋级区域赛前几名的学生有机会晋级ISEF全球赛。

想了解自己如何参加ISEF?扫码咨询ISEF赛事顾问老师 ⇓

三、竞赛方式

学生需递交科研创新项目参赛。项目要求持续研究时间不超过1年,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均可,集体项目人数为2-3人,且每位成员均需符合参赛条件并确保出席比赛。参赛学生需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ISEF的宗旨是展示学生的独立研究,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不局限于单一知识框架。

四、竞赛学科

ISEF的竞赛学科丰富多样,涵盖动物科学、行为和社会科学、生物化学、生物医药和健康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化学、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嵌入式系统、能源化学、能源物理、机械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数学、微生物学、物理和天文学、植物科学、机器人与智能机、系统软件、转化医学等。

五、奖项设置

ISEF大赛每年在美国本土指定地点进行比赛,参赛项目需经过至少4轮评选审核,由资深专家评审。每个学科的大奖项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奖金分别为3000、1500、1000、500美元。此外,还有Special Award和Grand Award,特别奖项大多由专业学术团体或社会企业设置。

六、中国学生获奖案例

(一)胡诗成(Sicheng Hu):上外附中

研究课题:Highly-dispersed Ni Supported by N-doped Carbon Derived from Silk for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所获奖项:Dudley R. Herschbach SIYSS奖;能源(化工)组全场特别大奖(唯一,5000美金)和一等奖(唯一,3000美金)。

(二)徐吉平(Bradley Jiping Xu):上海美国学校浦东校区

研究课题:A Novel, Self-balanced Robot with Leading Technology in Crossing All Angles of Transmission Lines。

所获奖项: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专业组二等奖(1500美金);专利和商标学会奖三等奖(500美金);国际系统工程协会提名奖。

(三)孙宇峰(Yufeng Sun):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研究课题:基于虹膜的眼睛疲劳监控技术。

所获奖项:系统软件专业组二等奖(1500美金);人工智能发展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提名奖。

(四)苏畅(Chang Su):广东省顺德市石门中学

研究课题:Blockchain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Consistent Hash Algorithm(基于一致性哈希算法的区块链优化模型)。

所获奖项:应用机器人创新奖(1500美金)。

(五)王宇桐(Yutong Wang):人大附中

研究课题:Nature-inspired Biomass Material: from Cr-containing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to Efficient Energy Storage(天然生物材料:从含铬废水净化到高效储能)。

所获奖项:能源(化工)组三等奖(1000美金)。

(六)钟浩松(Haosong Zhong):广东江门柏仁中加学校

研究课题: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ith Innovative Stator-Rotor Structure to Extend Torque and Speed Range(具有创新定子转子结构可扩大转矩和速度范围的永磁同步电机)。

所获奖项:机械工程组三等奖(1000美金),联合技术公司奖(价值3000美元的联合技术公司股票)。

(七)颜洪佳(Hongjia Yan):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研究课题:Natural Antioxidants Reduce the Toxic Effect of Heavy Metals on the Growth of Rice (Oryza sativa L.)(天然抗氧化剂降低重金属对水稻生长的毒性作用)。

所获奖项:植物科学组三等奖(1000美元)。

(八)肖宇涵(Yuhan Xiao):北京101中学

研究课题:"Wand" for the Upper Limbs Limitations: A Voice and Motion Recognition Based Remote Control。

所获奖项:嵌入系统组四等奖(500美金)。

(九)王庆一(Qingyi Wan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研究课题:Faraday Heaping Unravelled: Study of Heaping Behavior of Granular Materials under Vertical Vibration。

所获奖项:物理和天文组四等奖(500美元)。

(十)胡景科(Jingke Hu):杭州学军中学

研究课题:Miniature Underwater Bridge Pier Cleaning Robot(微型水下桥墩清洗机器人)。
所获奖项:机械工程组四等奖(500美金),国际系统工程协会提名奖。

(十一)任家俊(Jiajun Ren):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研究课题:Controllable Synthesis an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to Organic Pollutants of Heterogeneous Cu2O-Au-TiO2 Nanocomposite。

所获奖项: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Intel ISEF 奖学金。

七、备赛建议

(一)选题

选题应紧密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可以从自身兴趣出发,结合社会热点,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医疗健康等领域,挖掘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方法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要遵循科研伦理,尊重知识产权。

(三)团队协作

如果是集体项目,团队成员之间要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研究过程中,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攻克难题。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提高研究效率,还能培养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英语能力

由于ISEF是一个国际性的竞赛,参赛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备赛过程中,要注重英语能力的提升,能够熟练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可以通过阅读英文文献、参加英语角、与外教交流等方式,提高英语水平。

(五)关注赛事动态

及时关注ISEF官网发布的信息,了解竞赛规则、评审标准、参赛要求等。同时,关注往届获奖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参赛项目提供参考。

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创新能力的国际舞台。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赛事中,通过科研创新解决实际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寻求专业导师的指导?扫码咨询ISEF赛事顾问老师 ⇓

免费领取2024ISEF最新作品集!⇑
2024ISEF资料免费领

如何在ISEF竞赛中脱颖而出:海报展示与现场答辩的制胜策略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ISEF)是全球高中生科学竞赛的巅峰盛会,每年仅有极少数顶尖学生能够获得奖项。ISEF不仅是科学竞赛,更是学生们展示科研能力、沟通技巧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舞台。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海报展示和现场答辩,将研究成果精彩呈现给评委和观众。

海报展示:科研成果的视觉传达

海报展示是ISEF竞赛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研究成果的视觉呈现,更是与评委和观众互动的重要媒介。一份优秀的海报设计,能够快速传达研究的核心内容,吸引评委的注意,并帮助他们迅速抓住研究的要点和亮点。

视觉化与直观简洁

海报通过图表、图片和关键短文等视觉元素,能够快速传达研究的核心内容。与完整的论文相比,海报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评委和观众抓住研究的要点和亮点。因此,海报设计应注重直观简洁,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使内容一目了然。

互动性与即时反馈

海报展示通常在公开展览或科学展览会上进行,观众和评委可以直接与研究者互动,提出问题和讨论。这种即时交流有助于评委审核研究者是否深刻理解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研究者也可以在展示过程中即时获取反馈,了解自己的研究在他人眼中的效果,并迅速改进。

强调重点与吸引注意

海报的空间有限,这迫使研究者必须提炼和突出研究的最重要部分(如创新点和主要结论)。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更好地展示研究的亮点,而不被次要信息所掩盖。此外,海报结合文字、图表和颜色等多种元素,提供了一种多感官的阅读体验,能更有效地吸引和保持观众的注意力。

常见组成部分

一份完整的海报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  图表:展示实验数据和结果。

•  介绍:阐述研究问题、目的和假设。

•  方法:详细解释研究方法和程序。

•  比较:与理论、已发表数据和预期结果进行对比。

•  结论:总结研究发现和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致谢:列出引用的文献和感谢的对象。

寻找ISEF导师?需要ISEF辅导?可扫码咨询ISEF赛事顾问老师 ⇓

现场答辩:展示科研能力与沟通技巧

现场答辩是ISEF竞赛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还考察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短时间内,学生需要清晰、简洁地表达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发现,同时回答评委的提问。

时间有限与信息传递效率

在科学展览会上,每个参赛项目的展示时间通常很有限。评委需要在短时间内评估大量项目,因此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研究的核心和重要发现。这要求学生能够迅速抓住研究的重点,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评委专业背景多样

评委可能来自不同的科学背景和领域,因此学生需要用简短、清晰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让所有评委都能理解和评估项目的科学价值。这不仅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考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评估与真实场景模拟

科学展览会不仅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还考察他们的沟通能力。能够在高强度的提问下保持冷静并有效表达,是展示学生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方面。此外,这种高压环境也模拟了真实的科研和职业场景,帮助学生培养在未来学术和职业生涯中必备的重要技能。

展示热情和自信

短时间内精彩的表达不仅能够展示学生的知识和研究,还能传达他们对项目的热情和自信。这种真实的热情是评委评估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反映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和热爱。

现场答辩的评判标准

在展会现场答辩中,评委通常会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判:

•  回答是否清晰、简洁、周到。

•  是否了解与项目相关的基础科学。

•  是否理解结果和结论的解释及其局限性。

•  在开展项目时展示的独立性。

•  是否考虑到项目可能对科学、社会和经济产生的潜在影响。

•  进一步研究思路的质量。

热情:让评委感受到你的投入

评委不仅关注学生的研究内容,更关注学生对研究的热情。展示出对自己研究的真实热爱,让评委感受到你的投入和热情,是赢得评委青睐的重要因素。这种热情无法伪装,评委们能够轻易分辨出学生的真诚与否。

ISEF竞赛不仅是对科研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展示和沟通能力的挑战。通过精心设计的海报展示和精彩的现场答辩,学生可以更好地向评委和观众传达研究成果,展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热情。希望每一位参赛者都能在ISEF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取得优异的成绩。

寻求专业教师的指导?扫码咨询ISEF赛事顾问老师 ⇓

免费领取2024ISEF最新作品集!⇑
2024ISEF资料免费领

科创竞赛的巅峰赛事-【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ISEF 】含金量高吗?怎么参赛?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愈发受到重视。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作为全球顶尖的青少年科创竞赛,以其极高的含金量和广泛影响力,吸引了无数优秀学子的目光。本文将详细介绍 ISEF 的赛事概况、参赛要求、选拔机制以及其对参赛者的深远意义。

赛事简介

ISEF(Regeneron ISEF)由美国科学和公共服务协会主办,是全球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青少年科学创新竞赛之一。每年,来自全球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万学生参与角逐,最终仅有约 1800 人能入围全球总决赛,其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ISEF 被誉为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创新思想的国际舞台,也为高校选拔优秀科研人才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赛要求

参赛资格

ISEF 面向全球 9-12 年级的高中生开放,学生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团队人数不得超过 3 人。参赛项目的研究时间不得超过 12 个月,且 2025 年参赛项目的研究开始时间须在 2024 年 1 月之后。每位学生或团队只能提交一个科学研究项目,并只能参加一个 ISEF 授权的科学展览会。

赛事时间

ISEF 的全球赛通常在每年 5 月举行,而各个赛区的附属赛时间则各有不同,一般最晚在 3 月截止。因此,参赛者需要密切关注所在地区的附属赛时间安排,提前做好准备。

参赛途径

ISEF 实行严格的选拔赛制,参赛者必须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附属赛中脱颖而出,经过一轮或多轮预选赛(Affiliated Fairs)的严格筛选,才有机会获得全球总决赛的入场券。在中国,ISEF 的参赛选手主要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英才计划”以及 Sichuan Science Fair(国内的外籍学生)等国内顶尖赛事与项目中选拔产生。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作为 ISEF 的附属竞赛之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根据我国地理分布和青少年科技活动发展水平,划分为 8 个赛区,通过各赛区的选拔,推荐优秀选手参加 ISEF 全球赛。

中学生英才计划

“英才计划”是晋级 ISEF 概率较高的途径之一。该计划面向 20 个省市的九、十年级学生,要求学科成绩排名年级前 10%或综合成绩排名年级前 15%。入选的学生将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从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参加 ISEF 等国际赛事打下坚实基础。

赛事规则

ISEF 的赛事规则严谨细致,参赛者必须严格遵守。除了上述参赛资格和时间要求外,学生还需查询所在地区是否有 ISEF 授权的科学展览会,并确保自己的项目符合展览会的地域限制。此外,竞赛的完整规则可在 ISEF 官方网站查看,参赛者应仔细研读,确保自己的参赛项目符合所有规定。

奖项设置

ISEF 共设有 22 个学科类别,涵盖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程、社会科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每个学科类别分别设置一、二、三、四等奖,并在一等奖中评选出特别奖,如 George D. Yancopoulos Innovator Award、Regeneron Young Scientist Awards 等。这些奖项不仅是对参赛者科研成果的认可,更是对其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肯定,为获奖者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增添重要砝码。

参赛收获

参加 ISEF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首先,ISEF 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与全球优秀同龄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动态和创新思维。其次,通过参与 ISEF,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此外,ISEF 的获奖经历对于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帮助学生在申请国外高校时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备赛建议

准备 ISEF 的过程通常需要 3-6 个月的时间,涉及选题、查新、研究方案设计、发明成果制作、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因此,参赛者需要提前规划,制定合理的备赛计划。在选题阶段,学生应结合自身兴趣和学科优势,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良好的论文撰写和答辩准备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参赛者可以寻求专业教师的指导,提高研究水平和表达能力。

寻求专业教师的指导?扫码咨询ISEF赛事顾问老师

免费领取2024ISEF最新作品集!⇑
2024ISEF资料免费领

总之,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ISEF 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价值的青少年科创竞赛。它不仅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平台,更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勇敢地追求科学梦想,在 ISEF 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全球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ISEF:科创竞赛的巅峰赛事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科学创新竞赛之一,被誉为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其含金量和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突出。ISEF每年吸引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万学生参与,最终仅有约1800名学生能够入围总决赛,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那么,ISEF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赛事?它为何受到如此多国际学生的青睐?参赛的具体要求和途径又是什么?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一、ISEF赛事简介

ISEF由美国科学和公共服务协会主办,是全球规模大、等级高、极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学创新竞赛。它汇集了全球最优秀的中学生科学家,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创新思想的国际平台。ISEF的赛事要求严格,确保了参赛项目的高质量和参赛者的高素质。

(一)参赛要求

面向人群:全球9-12年级的高中生。

参与方式:学生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团队参赛人数不得超过3人。

项目要求:参赛项目的研究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且2025年参赛项目的研究开始时间须在2024年1月之后。每位学生或每支队伍只能提交一个科学研究项目,并且只能参加一个ISEF授权的科学展览会。

(二)赛事时间

全球赛通常在每年5月举行,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附属赛时间则有所不同,一般最晚在3月截止。学生需要从各个国家/地区的附属赛中脱颖而出,经过一轮或多轮的预选赛(Affiliated Fairs),才有机会获得ISEF全球总决赛的入场券。

(三)参赛途径

在中国,ISEF的参赛选手主要从“全国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中学生英才计划”以及部分国内的外籍学生赛事(如Sichuan Science Fair)中选拔产生。这些赛事和项目汇聚了国内最优秀的青少年科研人才,为ISEF输送了高质量的参赛选手。

二、ISEF的奖项设置

ISEF的奖项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22个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程、社会科学、生物学等。每个参赛类别分别设置一、二、三、四等奖,并且在一等奖中还会评选出特别奖,如George D. Yancopoulos Innovator Award、Regeneron Young Scientist Awards等。这些奖项不仅是对参赛者科研能力的肯定,更是他们未来学术和职业道路上的重要加分项。

ISEF参赛学科:

Animal Sciences (ANIM) 动物科学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BEHA) 行为社会科学
Biochemistry (BCHM) 生物化学
Bio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BMED) 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NBM) 生物医学工程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CELL) 细胞分子生物
Chemistry (CHEM) 化学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CBIO) 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AEV) 地球和环境科学
Embedded Systems (EBED) 嵌入系统
Energy: Sustainable Materials and Design (EGSD) 能源:可持续材料与设计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tatics and Dynamics (ETSD) 工程技术:静力学与动力学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NEV) 环境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MATS) 材料科学
Mathematics (MATH) 数学
Microbiology (MCRO) 微生物学
Physics and Astronomy (PHYS) 天文物理学
Plant Sciences (PLNT) 植物科学
Robotics and Intelligent Machines (ROBO) 机器人和智能机器
Systems Software (SOFT) 系统软件
Technology Enhances the Arts (TECA) 科技改变艺术
Translational Medical Science (TMED) 转化医学

全网首发!扫码添加ISEF赛事顾问老师!
领取2024ISEF最新作品集!
2024ISEF资料免费领

三、ISEF的含金量

ISEF的含金量极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球认可度高

ISEF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其奖项在世界名校中具有极高的认可度。许多顶尖大学,如哈佛、MIT、斯坦福等,都非常看重学生在ISEF中的表现。ISEF的获奖者往往会在申请这些名校时获得额外的青睐,甚至有超过一半的ISEF获奖者被录取到美国Top大学,其中不乏多所藤校。

(二)培养科研能力

参加ISEF不仅是一次竞赛,更是一次全面的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从选题、查新、研究方案设计、发明成果制作到论文撰写,参赛者需要经历完整的科研流程。这个过程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研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国际交流平台

ISEF为全球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在这里,参赛者可以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生交流科研心得,拓宽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科研思路和方法。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体验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四、如何准备ISEF

准备ISEF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通常需要3-6个月的时间。以下是准备ISEF的一些建议:

(一)选题与查新

选题是参赛成功的第一步。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具有创新性和研究价值的课题,并进行充分的文献查新,确保自己的研究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二)研究方案设计

明确研究目标后,学生需要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等。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是确保研究顺利进行的关键。

(三)实验与成果制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进行操作,记录详细的实验数据和过程。对于发明类项目,还需要制作出能够展示项目成果的实物模型或软件。

(四)论文撰写

论文是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学生需要撰写一篇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规范的科研论文,详细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五)模拟答辩

在正式参赛前,学生可以进行模拟答辩,熟悉答辩流程,提高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模拟答辩,学生可以提前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答辩效果。

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作为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巅峰赛事,不仅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的国际舞台,更是一个提升科研能力、拓展国际视野的绝佳机会。对于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来说,ISEF无疑是一个值得挑战的目标。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学生了解ISEF,激发他们参与ISEF的热情,为未来的科研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寻找ISEF导师?需要ISEF辅导?可扫码咨询ISEF赛事顾问老师 ⇓

MIT官网推荐的27个高含金量赛事:冲刺名校的“黄金筹码”

对于有志于进入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来说,了解并参与高含金量的科研赛事和活动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MIT官网推荐的27个赛事和活动,涵盖了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科研活动、机器人赛事、创新赛事以及MIT学生主办的赛事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一、MIT推荐赛事概览

(一)国际奥林匹克竞赛(7项)

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是全球中学生最高水平的学科竞赛,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等学科。这些竞赛不仅考验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每年吸引全球顶尖的数学天才,竞赛题目难度极高,获奖者往往在数学领域展现出非凡的天赋。

(二)科研活动(7项)

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探索科学的机会。其中,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和再生元科学天才奖(Regeneron STS)是两个极具影响力的赛事。ISEF是全球最大的青少年科研赛事,涵盖22个学科,每年有超过1800名学生从全球各地的附属赛中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而STS则专注于单人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进行创新研究。

(三)机器人赛事(5项)

机器人赛事是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例如,FIRST机器人竞赛(FRC)是全球最大的高中生机器人赛事,参赛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制造和编程机器人,完成复杂的任务。这些赛事不仅考验学生的工程技能,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四)创新赛事(4项)

创新赛事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和谷歌科学挑战赛(Google Science Fair)等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思维的舞台。这些赛事不仅关注科研成果,还注重学生的创新过程和实践能力。

(五)MIT学生主办赛事(4项)

MIT学生主办的赛事为学生提供了与顶尖学府学生交流的机会。例如,MIT创业大赛(MIT $100K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是全球知名的创业赛事,参赛者需要提出具有商业潜力的创新项目,并进行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和展示。这些赛事不仅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培养他们的商业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重点赛事介绍

(一)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ISEF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研赛事之一,每年吸引全球各地的优秀学生参与。参赛者需要在地区附属赛中脱颖而出,才有机会进入全球总决赛。ISEF的参赛学科广泛,包括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程、社会科学、生物学等22个细分学科。参赛者可以单人或不超过3人组队参赛,通过展示自己的科研项目,争夺高额奖金和荣誉奖项。了解ISEF如何参加?

全网首发!扫码添加ISEF赛事顾问老师!
领取2024ISEF最新作品集!
2024ISEF资料免费领

(二)再生元科学天才奖(Regeneron STS)

STS是全美高中生最顶尖的科研赛事之一,旨在鼓励学生在STEM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参赛者必须是美国及美国海外领土的12年级学生,或居住在海外的美国公民学生。参赛项目必须是单人完成,且成果需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人想法。STS的参赛学科涵盖行为和社会科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每年,STS的获奖者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录取。

三、参赛建议与准备

(一)提前规划

参与这些高含金量的赛事需要提前规划和准备。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科优势,选择合适的赛事和项目。例如,对STEM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优先考虑ISEF和STS等科研赛事;对工程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加机器人竞赛。

(二)注重科研能力培养

无论是参加ISEF还是STS,学生都需要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这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和展示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科研课程、实验室实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三)积极参与团队合作

许多赛事如机器人竞赛和创新赛事,都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需要学会与团队成员协作,合理分配任务,发挥各自的优势。团队合作不仅能提高项目的完成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四)关注赛事动态

学生应及时关注赛事的官方信息,了解报名时间、参赛要求和评审标准。例如,ISEF的附属赛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时间安排,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并准备相应的参赛材料。

MIT官网推荐的27个高含金量赛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参与这些赛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为他们的大学申请增添重要的筹码。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合适的赛事,并提前做好准备。通过积极参与这些赛事,学生不仅能实现自我提升,还能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寻找ISEF导师?需要ISEF辅导?可扫码咨询ISEF赛事顾问老师 ⇓

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即将截止递交作品

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于2025年2月11日截止递交作品,参赛者需抓紧时间提交。该赛事由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主办,是全港学界科学赛事的顶级盛事,每年吸引超过400所学校、近4000名学生参与。

参赛学科与赛程安排

香港青科赛涵盖数理及工程、化学及材料、生物及健康、能源及环境科学、电脑及信息科技等学科。以下是赛事的关键时间节点:

•  2025年1月19日:报名截止

•  2025年2月11日:递交作品截止

•  2025年2月17日-2月26日:赛事初评

•  2025年3月28日:总评布展日

•  2025年3月29日:总评

•  2025年3月30日:颁奖典礼

报名与作品提交流程

参赛者需在2025年1月19日之前进行网上报名,成功报名后将收到附有参赛编号的确认邮件。以下是参赛的主要步骤:

•  网上报名并取得参赛编号

•  进行创作及研究

•  撰写项目简介和项目报告

•  在2025年2月11日或之前提交项目

•  参赛者需妥善保管参赛编号,以便后续提交作品和参加评审。

了解香港青科赛

参赛须知

•  中学组研究及发明类别的参赛者可以个人或小组参赛(最多3人一组)。

•  参赛作品需在本届比赛截止提交前2年内完成。

•  整个发明流程需由参赛者本人构思及完成。

•  作品不得违法或妨害公众利益。

•  缺乏科学原理、没有结论的论文将不被认可。

•  参赛作品均不得填写导师及学校名称,否则将被取消资格。

递交作品要求

参赛者必须在报告首页加上参赛者与发明品的合照或其研究过程中的相片。以下是具体的交件要求:

•  作品简介表

•  纸本报告(中英文皆可)

•  作品介绍录像片段(时限不多于3分钟,中英文皆可)

•  作品需通过线上递交,网址为https://stic.newgen.org.hk。

入围总评的要求

如果参赛者入围总评,大会将通知参赛者递交参赛作品简介的电子版本文字档(.doc 或.docx)。参赛者需自行携带作品实物或模型参加总评问辩,并向评审展示研究日志。参赛作品实物或模型需清楚标明参赛编号,并贴上作品标签,尺寸不得大于100cm(长)x50cm(宽)x100cm(高)。

评审标准

香港青科赛的评审标准严格,注重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评审过程包括初评和总评,初评通过后,参赛者需准备总评展示和答辩。

赛事的重要性

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香港学界科学赛事的顶级平台,优秀获奖者将有机会参加全国青科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再生元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等多个国际性科学赛事。ISEF是全球选拔制赛事,香港学生可以通过ISEF香港赛区预选赛和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晋级。

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中学生提供了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参赛者需抓紧时间提交作品,争取在这一顶级赛事中脱颖而出,为自己的学术生涯增添光彩。

了解香港青科赛

2025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盛大开营

春节前夕,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迎来了2025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的开营仪式。此次特训营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主办,自2013年启动以来,一直致力于激发中学生对基础学科的热情,培养未来的科研人才,为国家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储备力量。

英才计划

此次科技特训营汇聚了2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导师和326名优秀营员。

在开营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孙龙涛为各分营授旗,广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级调研员林平为导师代表颁发聘书。营员代表陈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入营感想和学习规划,表达了对此次学习机会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华南理工大学智能软件与机器人实验室的朱金辉副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强调了科学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为期四天的寒假集训活动中,营员们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物理科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化学化工、计算机科学、植物学及天文学等前沿创新领域展开理论学习和科学探究。他们将深入54个科学实验室,通过项目式学习,亲身体验科研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英才计划”不仅为中学生提供了走进大学实验室、接触顶尖科研资源的机会,还通过专业教师指导、国内外交流平台等多方面的支持,助力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科研素质培养。入选该计划的学生有机会接轨多个国际科研赛事,如丘成桐中学科学奖、ISEF、LIYSF等,这些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科研成果、与国际优秀学生交流的平台,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增添了重要砝码。
近年来,“英才计划”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该计划每年大约在11月开始申报,实施范围涵盖多个城市和高校,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申报者需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创新潜质,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选拔,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英才计划”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科研成长平台,帮助他们在高中阶段就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随着该计划的不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青少年在科研道路上崭露头角,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特训营的课程与实践

在此次科技特训营中,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员们将在导师的引导下,深入学习各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室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生物医学实验室,营员们将学习基因编辑技术、细胞培养等前沿知识,并亲手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他们将探索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并尝试开发简单的应用项目。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研的魅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导师团队与学生培养

“英才计划”特别注重导师团队的建设。导师们大多来自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还通过自身的科研经历和学术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通过定期的交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这种一对一的指导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成长。

随着“英才计划”的不断发展,其培养模式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通过这一平台,提前接触科研,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未来,该计划有望进一步优化,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科研教育资源,助力他们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人才。

同时,“英才计划”也为高校和科研机构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展现出对科研的热情和潜力,进入大学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科研环境,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2025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的成功开营,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科研学习机会,也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培养了未来的希望。

进一步了解英才计划,可扫码咨询赛事老师

全国“英才计划”

每年“英才计划”大约在11月开始申报,今年的时间线还没有公布,小师姐整理了去年的实施细则和选拔安排,供大家参考。

1实施范围

城市

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太原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

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

2实施学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3试点省份及高校

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辽宁省(东北大学)

4进度安排

英才时间线完整版(参考去年)

2023年12月18日前  推荐导师

参与高校推荐符合条件的导师,经省级管理办公室审定后,导师在网络工作平台录入个人和培养团队信息,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

2023年12月18日前  网上报名&审核

符合申报标准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在网络工作平台申报并选报导师。中学推荐至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

2023年12月23-31日  学科潜质测试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学科潜质测试。

2024年1月2-4日  确定面试名单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学科潜质测试结果划定各学科分数线,报送网络管理平台,确定进入面试学生名单。

2024年1月5-14日  面试&确定名单

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按学科组织面试,确定入选学生名单。省级管理办公室将入选学生名单报全国管理办公室备案。

2024年1月15-21日  组织师生见面会

省级管理办公室组织高校导师、学生、中学指导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加师生见面会,进一步明确“英才计划”的目的意义、培养内容和参与要求;导师与学生以及中学指导教师建立联系对接机制。

2024年1-12月  学生培养

导师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提出培养计划,师生共同实施。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适时开展中期评价。全国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野外科学考察等综合实践活动。

2024年11-12月  年度评价与总结验收

省级管理办公室、高校和中学撰写并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验收材料。全国管理办公室对全部学生进行年度评价,对年度工作进行总结验收。

5导师推荐&学生遴选

导师推荐

“英才计划”导师原则上应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导师中推荐,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为主,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学生遴选

中学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参加报名(高二仅限继续培养学员)。学生相应学科成绩排名应在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5%,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报导师,并提交相应材料。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联合对报名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潜质进行笔试、面试。笔试可选用全国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五学科潜质测评试题,也可自行命题。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材料和笔试情况确定进入面试人数,面试学生与入选学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3:1。学生通过面试后进入培养环节。

2024年计划培养中学生1800名左右。每位导师培养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

进一步了解英才计划,可扫码咨询赛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