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迎来了2025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的开营仪式。此次特训营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主办,自2013年启动以来,一直致力于激发中学生对基础学科的热情,培养未来的科研人才,为国家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储备力量。
此次科技特训营汇聚了2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导师和326名优秀营员。
在开营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孙龙涛为各分营授旗,广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级调研员林平为导师代表颁发聘书。营员代表陈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入营感想和学习规划,表达了对此次学习机会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华南理工大学智能软件与机器人实验室的朱金辉副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强调了科学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为期四天的寒假集训活动中,营员们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物理科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化学化工、计算机科学、植物学及天文学等前沿创新领域展开理论学习和科学探究。他们将深入54个科学实验室,通过项目式学习,亲身体验科研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英才计划”不仅为中学生提供了走进大学实验室、接触顶尖科研资源的机会,还通过专业教师指导、国内外交流平台等多方面的支持,助力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科研素质培养。入选该计划的学生有机会接轨多个国际科研赛事,如丘成桐中学科学奖、ISEF、LIYSF等,这些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科研成果、与国际优秀学生交流的平台,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增添了重要砝码。
近年来,“英才计划”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该计划每年大约在11月开始申报,实施范围涵盖多个城市和高校,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申报者需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创新潜质,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选拔,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英才计划”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科研成长平台,帮助他们在高中阶段就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随着该计划的不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青少年在科研道路上崭露头角,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特训营的课程与实践
在此次科技特训营中,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员们将在导师的引导下,深入学习各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室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生物医学实验室,营员们将学习基因编辑技术、细胞培养等前沿知识,并亲手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他们将探索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并尝试开发简单的应用项目。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研的魅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导师团队与学生培养
“英才计划”特别注重导师团队的建设。导师们大多来自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还通过自身的科研经历和学术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通过定期的交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这种一对一的指导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成长。
随着“英才计划”的不断发展,其培养模式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通过这一平台,提前接触科研,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未来,该计划有望进一步优化,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科研教育资源,助力他们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人才。
同时,“英才计划”也为高校和科研机构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展现出对科研的热情和潜力,进入大学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科研环境,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2025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特训营的成功开营,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科研学习机会,也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培养了未来的希望。
进一步了解英才计划,可扫码咨询赛事老师
全国“英才计划”
每年“英才计划”大约在11月开始申报,今年的时间线还没有公布,小师姐整理了去年的实施细则和选拔安排,供大家参考。
1实施范围
城市
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太原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
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
2实施学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3试点省份及高校
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辽宁省(东北大学)
4进度安排
英才时间线完整版(参考去年)
2023年12月18日前 推荐导师
参与高校推荐符合条件的导师,经省级管理办公室审定后,导师在网络工作平台录入个人和培养团队信息,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
2023年12月18日前 网上报名&审核
符合申报标准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在网络工作平台申报并选报导师。中学推荐至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
2023年12月23-31日 学科潜质测试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学科潜质测试。
2024年1月2-4日 确定面试名单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学科潜质测试结果划定各学科分数线,报送网络管理平台,确定进入面试学生名单。
2024年1月5-14日 面试&确定名单
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按学科组织面试,确定入选学生名单。省级管理办公室将入选学生名单报全国管理办公室备案。
2024年1月15-21日 组织师生见面会
省级管理办公室组织高校导师、学生、中学指导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加师生见面会,进一步明确“英才计划”的目的意义、培养内容和参与要求;导师与学生以及中学指导教师建立联系对接机制。
2024年1-12月 学生培养
导师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提出培养计划,师生共同实施。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适时开展中期评价。全国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野外科学考察等综合实践活动。
2024年11-12月 年度评价与总结验收
省级管理办公室、高校和中学撰写并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验收材料。全国管理办公室对全部学生进行年度评价,对年度工作进行总结验收。
5导师推荐&学生遴选
导师推荐
“英才计划”导师原则上应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导师中推荐,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为主,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学生遴选
中学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参加报名(高二仅限继续培养学员)。学生相应学科成绩排名应在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5%,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报导师,并提交相应材料。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联合对报名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潜质进行笔试、面试。笔试可选用全国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五学科潜质测评试题,也可自行命题。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材料和笔试情况确定进入面试人数,面试学生与入选学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3:1。学生通过面试后进入培养环节。
2024年计划培养中学生1800名左右。每位导师培养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
进一步了解英才计划,可扫码咨询赛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