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生英才计划报名即将开启!

2013年4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响应《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2013)23号》的号召,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学府,正式启动了中学生“英才计划”培养工作。

自2022年起,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三所高校加入培养基地,每年培养人数增至180余名。十年来,该计划共推荐百余名知名科学家担任导师,指导千余名优秀中学生,累计培养人数近千人。

英才计划

2025年度“英才计划”将于11月开启申报。

“英才计划”简介

“英才计划”并非竞赛,而是一项综合性的科研培养计划,旨在通过专业教师指导、高校科研资源支持及国内外交流平台的三位一体扶持,为学生提供为期一年的科研素质培养。这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学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对希望尝试科研赛事的中学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遇。

入选“英才计划”的优势

1.国际赛事入场券

参与英才计划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多项国际科研赛事,如丘成桐中学科学奖、LIYSF等,且是ISEF中国赛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2.优质学术资源

学生可优先使用大学的教育资源,参与教授和专家的讲座与研讨会,提升科研能力。

3.升学优势

参与英才计划的学生在申请高校时会受到更多关注,尤其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参与单位,部分高校还提供加分、特招等优惠政策。

招生趋势分析

近年来,“英才计划”的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从2020年的不足千人到2024年计划培养近1800人,短短几年间,“英才计划”的培养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彰显了项目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和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更体现了国家对于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聚焦上海地区,2023年的数据显示,共有735名学生进入线下笔试环节。依据面试人数与正式培养人数3:1的入选比例,549名学生成功晋级面试,最终192人脱颖而出,入选正式名单,入选率为26%。然而,到了2024年,尽管有1033名学生获得了笔试资格,入围面试的学生数也增至624名,但最终入选正式名单的学生仅为210名,入选率降至20%。

这一变化表明,随着申请“英才计划”的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入选难度也在悄然增加。那么,究竟“英才计划”的难度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申报难点

申报材料的挑战:

在申请“英才计划”时,学生需围绕初中阶段的课题研究方向,精心编制一份详尽的计划书。这一任务不仅考验学生是否能厘清研究思路,更要求其能将思路有效地转化为书面且条理分明的研究规划。这份开题报告涵盖课题名称、研究背景及意义、具体研究内容、预期进展与成果、可行性剖析以及参考文献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均提出较高要求。

此外,申请者还需提交区级或更高级别的科创或学科竞赛获奖证书。这既是对学生在学术竞赛中表现的检阅,也是对其综合素质与创新潜能的一种衡量。

同时,申报材料中明确规定需提供中考成绩单,这意味着学生在发展特长领域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

笔试的难度所在:

经过初审筛选后,“英才计划”的5所招生院校将针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个领域组织线下笔试。根据往年成功入选学员的经验分享,笔试题目以拓展性题型为主,广泛覆盖各专项领域的知识点。这不仅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展现出综合应用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因此,单纯依赖传统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已难以在笔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上海中学生如何参加英才计划?

1. 选拔机制

目标群体:面向上海市9月份在校的高一新生,持有中国身份证。选拔标准包括品德优良、学业出色、学有余裕,同时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或计算机任一学科怀有浓厚兴趣,并具备独立思考及科技创新的能力。

学科领域: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计算机科学。

培养高校: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2. 上海市选拔流程及时间线(以去年为参照)

11月5日至10日:启动学生自主申报。

11月5日至14日中午12点:完成中学推荐及上海办公室审核。

11月16日至20日:发布笔试人员名单及相关安排,并组织学科笔试。

12月上旬:公布上海地区高校面试名单及具体面试安排。

12月下旬:揭晓2025年上海“英才计划”入选培养名单。

3. 材料提交清单

学生自荐信:字数限制在800字以内,内容需涵盖个人成长历程(侧重科创方面)、对意向导师研究领域的理解和展望、期望在“英才计划”中获得何种指导以及未来发展蓝图。

中考成绩单电子版:提供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成绩通知单或直升考试的成绩证明。

荣誉证书:需为区级或更高级别的科创或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研究型课题开题报告(极为关键):详细阐述课题名称、研究背景及意义、具体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及成果、实施可行性分析以及参考文献列表。

英语能力证明材料(可选报):用于展示申请者的英语水平

*2025上海地区英才计划的详情尚未公布,以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官方平台英才计划专栏发布的后续通知为准:(网址:https://www.shssp.org)

全国英才计划

每年“英才计划”大约在11月开始申报,今年的时间线还没有公布,整理了去年的实施细则和选拔安排,供大家参考。

1.实施范围

城市

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太原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

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

2.实施学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3.试点省份及高校

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辽宁省(东北大学)

4.进度安排

英才时间线精简版

▶学生网上报名&审核:2023年12月18日前

▶学科潜质测试:2023年12月23日-31日

▶公布进入面试的名单:2024年1月2-4日

▶确定入选学生名单:2024年1月5-14日

▶组织师生见面会:2024年1月15-21日

▶学生培养:2024年1-12月

英才时间线完整版

2023年12月18日前  推荐导师 

参与高校推荐符合条件的导师,经省级管理办公室审定后,导师在网络工作平台录入个人和培养团队信息,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

2023年12月18日前  网上报名&审核 

符合申报标准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在网络工作平台申报并选报导师。中学推荐至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

2023年12月23-31日  学科潜质测试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学科潜质测试。

2024年1月2-4日  确定面试名单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学科潜质测试结果划定各学科分数线,报送网络管理平台,确定进入面试学生名单。

2024年1月5-14日  面试&确定名单 

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按学科组织面试,确定入选学生名单。省级管理办公室将入选学生名单报全国管理办公室备案。

2024年1月15-21日  组织师生见面会 

省级管理办公室组织高校导师、学生、中学指导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加师生见面会,进一步明确“英才计划”的目的意义、培养内容和参与要求;导师与学生以及中学指导教师建立联系对接机制。

▶2024年1-12月  学生培养

导师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提出培养计划,师生共同实施。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适时开展中期评价。全国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野外科学考察等综合实践活动。

2024年11-12月  年度评价与总结验收 

省级管理办公室、高校和中学撰写并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验收材料。全国管理办公室对全部学生进行年度评价,对年度工作进行总结验收。

5.导师推荐&学生遴选

导师推荐

“英才计划”导师原则上应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导师中推荐,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为主,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学生遴选

中学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参加报名(高二仅限继续培养学员)。学生相应学科成绩排名应在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5%,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报导师,并提交相应材料。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联合对报名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潜质进行笔试、面试。笔试可选用全国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五学科潜质测评试题,也可自行命题。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材料和笔试情况确定进入面试人数,面试学生与入选学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3:1。学生通过面试后进入培养环节。

2024年计划培养中学生1800名左右。每位导师培养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

“英才计划”每年的培养人数都在增加,从2020年的不足1000人、2021年的1200人,2022年的1700人,再到如今的1800人,几年时间培养人数几乎翻倍。

加上去年上海英才前置培养无门槛开放,这些调整是利好高中生的,让大家可以近距离接触科研,也代表了国家未来对青少年教育方向的引领——培养创新意识、学会探索研究。

随着越来越多英才学员站上国际舞台、拿下傲人的荣誉奖项,申请者的热情也不断升温,入选难度也会增大。想要成功入选英才的同学,现在可以开始选择研究方向了!

入选“英才计划”的经历,在申请中会给学生带去不小的优势,每年都有不少英才计划的获奖学生被TOP美本录取。

H同学 · 录取MIT

· 入选"英才计划",通过学习学科知识,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 晋级 ISEF Finalist,代表中国赛区参赛,摘得最佳奖和一等奖;

· 受邀观摩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Z同学 · 录取哈佛

· 入选"英才计划"生物方向,学习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 晋级 ISEF Finalist,代表中国赛区参赛,摘得最佳奖和一等奖;

· 丘奖全球总决赛铜奖。

作为专注中学生科研赛事和科创能力培养的专业团队,有方在近几年带领多位学员入选“英才计划”培养名单,在长达一年的英才培养周期中表现优异,荣获优秀学员荣誉!

英才计划

如果你对“英才计划”感兴趣,想知道成功入选英才计划有哪些秘诀?那就快来添加顾问老师了解详情吧!